第3章
廉價石英錶傾銷,工會率先推職訓課程
早年鐘錶產業以機械錶銷售、維修為主,直到1970年,第一支石英錶的出現衝擊了臺灣市場,連帶使得老師傅必須學習新技術,加上產業型態不斷改變,使得鐘錶眼鏡業利潤愈來愈薄。
再加上許多業者雖然靠著鐘錶業累積可觀的財富,卻得長期忍受早上10點至晚上10點寸步不移的高工時,大家敬業樂業,但期間辛勞不言自明。因此多數業者不願子女步上後塵,同業間甚至流行將孩子送出國讀書,再加上1990年後,便宜可量產的平價錶款興起,使手錶逐漸普及化、流行化等,種種外在因素大幅改變國人消費習慣,導致許多鐘錶老店後繼無人,如今街頭可見的業者,多是老人顧老店。
這些身邊常見的景象,使張重光感觸很深,他回想起年輕時剛退伍後不久,發現短短幾年軍旅生涯後,鐘錶與眼鏡技術都和過去有些許不同了。「最明顯的就是出現自動化的機器,以前要手工慢慢磨,但當完兵後發現都有機器代勞了。」例如打磨鏡片的設備等,漸漸取代傳統手藝。這個小小的事件,使他受到很大的衝擊,並跟著學習操作新機器,但同時他也無奈地發現,許多第一代的老師傅對於新資訊甚至有些排斥
第一支石英錶打亂市場
「機械錶的時代是人工的時代,必須靠著精確的技術去組裝數百個零件,但1976年左右,第一代石英錶的出現,改變了臺灣市場。」一位資深的工會理事說,早年大家對鐘錶的印象就是精密的人工技術,但石英錶是用機械去印製電路板,越印越多、越做越多,導致市場價格一片混亂,供過於求的情況下,最後就是使價格崩盤,因此提起鐘錶產業歷年來所遭受最大的衝擊,第一個就是石英錶。
李常務理事進一步解釋,石英錶最初發行時,主打時間的精準度,要價同樣不斐,一支平價的石英錶就要三、四千元,甚至到五、六千元都有,是得以和機械錶平起平坐的昂貴錶款。
然而石英錶的機芯都由機器自動生產,最後一道品檢程序會測試消耗電流與準確性,只有誤差值在極小範圍內的合格機芯,才會製成手錶販售,不合格的產品皆須銷毀,以免外流打亂市場秩序。
「但都被貪心的人低價外流了!」幾位常務理監事紛紛感嘆地說,這些不合格的機芯,幾年後被低價賣入,流進市面,最後製成卡通錶、電子錶,賣到路邊攤上,1996年前後,坊間一支卡通錶甚至99元即可入手,大幅破壞鐘錶市場,他們痛心地說:「我們鐘錶這行業真正走向沒落,就是被這批人打垮的!」
延聘瑞士師資在臺授課
1976年以後,鐘錶產業以銷售、維修石英錶為主,同時引進各大國外名錶。當時臺北有位進口商「傅德寶」引進瑞士、日本的鐘錶零件與材料,改變鐘錶業者學習專業技術的方向。
為了因應石英錶帶來的衝擊與新技術,鐘錶工會很早就開始思考轉型,考量許多老師傅沒接觸過石英錶,工會創始人鄧振斌再次義無反顧地付出。
他在1980年8月在工會內成立「鐘錶講習修護班」,並身兼班主任,除了擔任講師分享他的所學所知,更從瑞士鐘錶工業諮詢中心,聘請外籍工程師安爾榮先生來臺,為工會的會員開設「電子及石英修護理論原理」課程。
此舉開創工會的勞工訓練之先,除了幫助會員跟上時代潮流,每位學員畢業後,還會頒布由安爾榮先生親筆簽名的畢業證書一紙,讓會員掛在店內,證明自己的能力。當年在工會裡培訓出來的石英錶維修師傅,如今都成為業界知名的鐘錶修護優良技師。
▲工會自辦鐘錶維修專業班,並由資深王常務理事擔任講師。(圖片提供/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)
第4章
莫忘修理基礎,產學合作自辦訓練
但受到石英錶傾銷的衝擊,加上網路購物、百貨通路的崛起,民眾若是要購買平價錶,會藉由網路通路購買;要購買高價錶,則會至百貨專櫃購買。因此,一般駐守在街頭三角窗的鐘錶老店,在時代洪流下,逐漸難以生存。
他們看著屋內堆成小山的庫存錶款,有時也會懷念起早些年的風光,「以前鐘錶行業是很高尚的行業,就算穿著西裝做事,也不會髒掉,但是鐘錶的量太多就變成低價錶……」業者的悵然,工會都看在眼裡,於是大家開始思考如何轉型,幾番嘗試後,決定改以高價錶款的維修和保養為營業主力。
名錶回收維修權
在臺灣市場仍不被國際品牌重視的年代,臺灣尚未出現勞力士或浪琴等名錶,民眾手上掛著的大多是平價機械錶。當時鐘錶維修與買賣的做法,都還是靠著日本、瑞士或香港引進材料後,師傅再依據維修錶款的不同向材料行叫料。而經濟起飛後,坊間開始以名錶象徵身份,當時則由代理商自行引進臺灣。
「你看臺灣以前有錢人有多少?滿街都是浪琴錶、勞力士的代理店!」在臺灣錢淹腳目的年代,鐘錶產業靠著鎖定高價錶款市場,硬是在低價錶傾銷的市場現況中殺出一條血路。
除了販售高價錶,真正讓師傅獲利的部分其實是後續維修保養,「我們最開始維修鐘錶,都是跟材料行叫零件,有一天就發現,怎麼開始缺件了,當時大家才知道,連想要轉型的念頭都像被掐住脖子,快要找不到活路了。」一位資深業者透露,由於臺灣沒有鐘錶專門學院,鐘錶維修產業的傳承,大多靠著師傅口傳,既然有口傳就會有藏步,久了以後,就陸續發現坊間師傅們修理技術與收費水平不一。
「後來這些大品牌發現臺灣雖然小,但有錢人多、市場很大,他們把代理權收回,全部改為品牌直營,最後靠著不外流零件的方式回收維修權,使老師傅維修鐘錶的事業都連帶遭到禁止了。」資深業者無奈地說,名錶透過提高品牌簽約金與不供給修理零件的方式,逼迫單店經營者無法負擔,即使跟品牌合作,所有費用跟利潤也都被品牌吃光,老師傅們的生活根本無以為繼,最後只能放棄經營,原先蓬勃發展的產業在20年內快速萎縮,使臺灣鐘錶產業陷入寒冬。
工會爭取工作權
不只鐘錶業如臨深淵,「最後連眼鏡業也受到類似石英錶的衝擊!從日本連鎖快速配鏡湧入臺灣後,眼鏡變成機器按一按,沒有技術的行業。」王常務理事景晃無奈地說,配鏡怎麼會沒有技術?他曾遇過兩位個案,拿著醫師驗光的處方箋,配出的鏡片卻根本沒辦法戴上,他們依照多年經驗判斷,幫忙降到合適的度數、並調整鏡片,才讓客人拿到真正適合的眼鏡,最後笑著回家。
面對工會內部各種反彈聲浪,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仍決定出面爭取工作權。張重光氣憤地說,「憲法保障全民工作權,但我們無論鐘錶或眼鏡的生計都被影響了!」
「驗光有驗光的專業,配鏡也有配鏡的技術,怎麼會覺得配鏡沒有技術?」資深理事氣憤地說,驗光與配鏡,本來就是一體兩面,政府制定驗光人員法案後,規定眼鏡行必須領有驗光師執照才能為顧客驗光,但臺灣不乏半個世紀以上的老眼鏡行,老師傅的經驗不見得能被冷冰冰的機器所取代。
在職訓練拚轉型
即使幾次抗議的結果不盡如人意,但身為領頭羊的工會,沒有放任產業消失,反而持續推動會員在職教育訓練課程,並積極吸收會員、加強福利與服務,他們還輔導第一代老師傅考取證照,協助跟上時代變化。
直到2000年左右,機械錶再度流行,鐘錶產業的定位回歸至中高價藏品,整體市場再度回溫,但也因應購買通路轉變,年輕人習慣到百貨專櫃買錶,傳統鐘錶業者漸漸改以「維修」為主要收入,於是工會比以往更重視傳承與培訓。
由於各職校沒有鐘錶相關科系,擁有最多專業人員的工會,責無旁貸地承擔起教育傳承的事業。在理監事一致同意下,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積極爭取勞工在職教育,並於2004年開辦職業訓練,由工會內部的資深理監事擔任講師,開設鐘錶訓練班與驗光配鏡訓練班,工會會務從過去單純的勞健保服務轉為多角化經營,力抗產業萎縮的困境。
為了破除傳統產業工會的危機,在工會會務人員積極參與下,2008年,行政院勞委會職訓局(現為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)通過TTQS專業認證,使工會成為經政府合格認證的職訓單位。林常務監事驕傲地說:「對長期致力於開班傳承的鐘錶工會來說,TTQS是個指標,必須通過才能承辦訓練班,我們工會的承辦人員都是受訓通過,再回來規劃完整的職訓課程。」
工會將重心放在「勞工職能專業訓練」、「參與技能檢定及職業證照認定工作」與「勞工就業媒合」三大方面,除了與政府合作,他們擔心產業從業人員高齡化,新血無從加入,因此同年度還與寶島鐘錶股份有限公司開辦鐘錶培訓就業班,並媒合學員就業,為臺灣年輕一代的鐘錶專業人員打下基礎。
張重光說,工會既然最初名稱為「鐘錶修理業」,就不該忘記「修理技術」的基礎與初衷,近幾年雖然手機的計時功能普及化,甚至完全取代鐘錶的功能與價值,但工會仍力求翻轉,在寒冬中等待春天到來。
▲因應眼鏡業會員人數增加,工會同時開辦驗光課程,培養配鏡人才。(圖片提供/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)
第5章
未來展望:培養專業師資,成立鐘錶系
「你想想,以前我們剛出師的時候,費時費工洗一支手錶賺20元,現在拆開電子錶換新電池,幾分鐘就可以賺100元,其實產業不斷的改變,鐘錶也是。」一名資深理事笑說,鐘錶和眼鏡產業從初成立工會至今,眨眼度過62年,雖然幾度面臨產業危機,卻始終站穩浪尖,不斷隨著時代前進。
為了使專業與時俱進,許多資深會員自費前往中國考取證照,工會甚至連年前往海外,進行鐘錶技藝交流。隨著高價錶款不斷推陳出新,工會以專業精實的訓練,陪伴會員教學相長。
如今工會早已擺脫昔日財務不穩的窘境,眾人開始思考,如何為產業在未來留下一些耕耘的痕跡?張重光希望未來,鐘錶業的學理與技術,能透過認證考試,得到社會上的認同,從而慢慢累積一套教學系統,最後打動政府開設「鐘錶科系」。
他感嘆,「我們的老師傅都已經六七十歲了,師傅收不到學徒,導致專業技術銜接時出現斷層。」鐘錶的行業若是要長久延續,必須像眼鏡一樣出現視光相關學系,將來若有鐘錶科系,透過現今職訓課程培育的新人,都將是未來的師資來源。
因為工會本身就是專業單位,為了彌補產業斷層,鐘錶工會在93年開始陸續鑽研開課流程,並自行拍照、編寫教材,目前先嘗試在工會內部推出認證班,模仿傳統師徒制,先從初級班開始,經過3年研習後,再開設中級班與高級班,紮紮實實地帶領新人入門。
除此之外,工會也不放棄與大學或職校接洽,結合機械系與電子系,兼具學科與技術,期待未來能使產業再次發光。張重光說,「我們將認證分初、中、高三級考試並發給應試通過證書,等到市場慢慢成熟時,希望不久的將來,我國教育體系也能有鐘錶科系的誕生。」
未來工會也將全面清查會員的就業情形與訓練需求,協助會員申請政府職業訓練補助,並辦理專業技術訓練,希望傳統工會藉此轉型成功,更能延續鐘錶產業的壽命,從人才培訓、編篡教材,再到媒合就業,自然形成一套傳承機制。
▲鐘錶工會自辦課程與證照考試,並依據初級、中級、高級,頒發精美的中英文證書。(照片提供/邱秉儀)
▲工會自辦鐘錶技術士培訓課程,並依照難易度推出甲、乙、丙三級考驗。(圖片提供/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)
▲工會在產業傳承方面努力不懈,獲得多屆優良工會表揚,圖為現任理事長張重光。(圖片提供/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)
▲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現任第19屆理監事及會務人員,服務本會會員。(圖片提供/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)